|
飲用水安全要實現信息透明化时间:2018-03-06 向社會公開飲水安全狀況信息,不僅是信息公開接受監督的必要環節,更是對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權益的基本尊重,必須以嚴肅的法律監管落實到位。 飲水安全是健康之本。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顯示,全世界80%的疾病與飲用水有關。人們日的健康意識和環保理念日益增強,對飲用水的安全也逐漸提高要求;要看到,環境污染、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實事,與群眾切身利益緊密相關,理應成為各級有關部門高度重視、認真解決的問題。
飲水安全是環保問題,更是民生問題。飲用水雖然經過凈化處理,但源頭仍是大自然,如果自然水體被污染,生態環境被破壞,飲用水安全也會受到威脅。而水在人們生活中的必要性更不用多說。缺水或水質不佳,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都會造成直接影響。 飲水安全問題背后有復雜的歷史和現實背景。一方面,長期以來重化工企業布局不盡合理,調整絕非一朝一夕可成。另一方面,城市規模的快速擴張,使得原來的城郊升級為城區,排污管網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,也是導致水污染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。“先發展后治理”的老路未能完全避免,而目前而言加大治理力度已經刻不容緩。 保護飲水安全,還民眾一泓清泉,還需要更多雷厲風行的行動。從大的方面說,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,有助于緩解資源和環境壓力;降低重化工業比重,讓工業布局更趨合理,落實排污管網等基礎設施的升級,將助力治理環境污染。對于保護水質,這是治本之策。從短期看,有關部門切實履行公共服務提供者、公共產品質量監督者的職責,做好對各種污染物的管理監督,強化水質監測、及時發布信息,才能把好飲水安全的總閘門。向社會公開飲水安全狀況信息,不僅是信息公開接受監督的必要環節,更是對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權益的基本尊重,必須以嚴肅的法律監管落實到位。 另外,由于飲用水具有準公共品的特征,即使飲用水的生產、流通進入了市場,有關部門管理也絕不能缺席。遺憾的是,一些地方在供水體系的改革過程中,出現了忽視其公益性質的傾向。比如此前蘭州自來水發生苯超標問題后,當地有關部門承認水務公司“合資后確實監管不夠到位”。當公共服務的提供者與生產者分離時,清晰界定責任邊界非常重要。即便是供水企業嚴格控制水源質量,水質安全也有可能在其他環節受到威脅,有關部門作為綜合管理者的角色不可或缺。 保護飲水安全,即需要飲用水紫外線消毒器為水體消毒,也離不開公眾的參與。讓信息更加公開透明,既能保障知情,有利監督,也能提升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。對于飲水安全的保護,來不得絲毫松懈,要維護《水污染防治法》等法律法規的權威,壓實各級有關部門的法定責任和義務,加強各地各部門的協調聯動,共同保護好我們的生命之源。 本文轉載自深圳晚報,全國免費服務熱線:400-808-3396 |